目標特色

會員評分:  4 / 5

啟用星號啟用星號啟用星號啟用星號不啟用星號
 

系所教育目標:

大學部:基礎地質科學專業、關懷地球環境

碩士班:進階地質科學專業、邏輯思考與獨立研究

博士班:創新進階研究

alt 地質學是一門研究地球組成結構與歷史的科學,研究的時空範疇十分久遠與廣泛。故本系師生雖立足於幅員不大的臺灣,但常保持“就地工作,思索全球”的胸懷;舉凡地層演變、生物演化、地表與地下作用、以至全球板塊的聚合與分離運動,皆是研究的重點。尤其對於可供預測未來地球環境演變的古環境研究,提供臺灣永續發展建設所需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研究,以及與人類未來生活關係密切的全球變遷研究,更是不遺餘力。   

『刻苦耐勞』是地質學者的座右銘。工作上,隨時隨地要有準備背起簡單行囊,拿起工具,上山下海在各種的環境下從事野外地質調查;因地球演變的訊息與資料皆儲存於岩石中,如何從野外岩石記錄中讀取所需的資料,更是一大挑戰。例如:為了瞭解臺灣中央山脈的形成年代,地質前輩們蓽路襤褸、披荊斬棘、深入中央山脈踏勘採樣、尋求問題的解答,其辛苦的程度是外人無法瞭解的。   

地質科學系系館座落於原舟山路旁,具有獨立的庭院,新舊不同時期前院臨舟山 路之圍牆維持約30年。2000年舟山路收歸為校內道路後,隔年(2001)拆除,空間上從此與原有之校園本部更為融合。舊樓後館為日據時代所建,館內 三樓有一陳列室,收藏自建系以來所收集及研究用的標本,雖受限於空間,無法陳列所有收藏品,但仍依稀可見豐富的館藏,尤其是臺灣本地的礦物、岩石及化石標 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北投石,是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一種礦物。後館後面的陶瓷實驗室也是本系的另一特色,除了探討黏土礦物的化學及物理性質外,實際讓學生動手製作陶藝作品,從實作中瞭解黏土礦物的性質,以及培養人文藝術的修養。系館前院兩棵活化石樹–銀杏和水杉,是日本人送給本系林朝棨教授,原本種植在總校區後還移植本系,提供研究植物等相關科系的教材,也讓地質系的學生認識生命的不朽。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