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Geo

理學院

臺大

週三, 08 九月 2010 14:21

[榮耀]恭賀本系楊燦堯教授榮獲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2010)

作者 

恭賀本系楊燦堯教授榮獲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

楊燦堯教授以其多年來在地球科學的卓越成就,獲選為
美國地質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GSA fellow),將於今(2010)年10月在美國舉行的地質學會年會中頒獎表
揚。

美國地質學會創立於1888年,為國際地質學界歷史悠久、最富盛名且最具影響
力的學會之一,擁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地質學者專家約二萬名會員,而美國地
質學會會士為該學會最高的榮譽頭銜。每年由該學會會士連署提名地質界各領
域的傑出會員為候選人,根據其研究成果之獨創性及其對地質學研究的突出貢
獻,經過嚴謹的審核過程,遴選出總名額0.5%以內的學者專家,授予會士榮
銜。

楊燦堯教授過去十多年來主要從事氣體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並致力於台灣地
區推廣其在地球科學上的各項應用,有著豐碩的成果與貢獻。楊教授並曾因為
從事地震前兆的前緣研究於2006年獲得『湯姆森科技卓越研究獎』,此獎項是
為了表揚台灣地區頂尖的研究學者,彰顯他們在國際研發領域上領先群倫的成
就及具影響力的貢獻。

楊燦堯教授近年來致力於世界各地活火山的火山氣體研究,並首先對台灣北部
的大屯火山群地熱區之火山噴氣有系統地進行長達十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本
地區火山噴氣中含有大量的地函源成分,與鄰近日本與菲律賓地區的活火山氣
體組成相似,很可能仍有岩漿庫存在於大屯山底下持續的逸氣中,為一休眠中
的活火山,需要密切注意予以長期監測;目前他的研究團隊正與國內外許多火
山學者合作研究,以進一步瞭解大屯火山之岩漿活動特性、並持續對其進行監
測工作。自從921地震後,楊燦堯教授亦投入台灣地區活斷層之調查與監測的工
作;他及其研究團隊發展出氣體地球化學探勘與監測的方法,成功地運用於台
灣許多活動斷層帶的調查與探勘案例,並在斷層帶上設置了許多觀測站持續監
測中,希望能夠對於斷層與地震活動前兆的前緣研究能有突破性的發展。

近年來楊燦堯教授及其團隊亦積極參與了國內許多地質與海洋能源的調查與研
究工作,尤其天然氣水合物被國際間稱為「21世紀新能源」,而台灣西南海域
也被證實有豐富的蘊藏量,足以供應台灣約50-250年的使用量,對於缺乏天然
資源的台灣而言,此一新興能源的調查與開發將更顯重要。目前楊教授在國科
會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委託下,正負責規劃國家型「天然氣水合物主軸計
畫」,希望在未來幾年內能夠完成台灣地區天然氣水合物蘊藏量調查探勘的工
作,早日達到水合物量產開發的目標。

楊燦堯教授多年來非常活躍地參與了許多國際學術團體事務,分別擔任國際委
員與各不同委員會委員,積極推動台灣學者與國際學者之合作研究,目前其研
究團隊與美國、菲律賓、印度、德國、義大利、日本、俄羅斯、土耳其、中國
大陸等研究團隊分別有合作研究計畫正在執行中。他並於2007年主辦了「第九
屆國際氣體地球化學研討會」,大幅提升了台灣在此學術領域的研究能量與國
際曝光度,並促進了後續的諸多國際合作計畫。同時,他亦擔任許多國際知名
學術期刊的副主編、與客座編輯的職務,已主導編輯有六本學術專刊,其學術
研究表現深獲國際學者所認可,而成為此研究領域國際間知名的研究學者。現
他以卓越的學術研究表現,獲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實屬實至名歸。

恭賀本系楊燦堯教授榮獲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

楊燦堯教授以其多年來在地球科學的卓越成就,獲選為
美國地質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GSA fellow),將於今(2010)年10月在美國舉行的地質學會年會中頒獎表
揚。

美國地質學會創立於1888年,為國際地質學界歷史悠久、最富盛名且最具影響
力的學會之一,擁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地質學者專家約二萬名會員,而美國地
質學會會士為該學會最高的榮譽頭銜。每年由該學會會士連署提名地質界各領
域的傑出會員為候選人,根據其研究成果之獨創性及其對地質學研究的突出貢
獻,經過嚴謹的審核過程,遴選出總名額0.5%以內的學者專家,授予會士榮
銜。

楊燦堯教授過去十多年來主要從事氣體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並致力於台灣地
區推廣其在地球科學上的各項應用,有著豐碩的成果與貢獻。楊教授並曾因為
從事地震前兆的前緣研究於2006年獲得『湯姆森科技卓越研究獎』,此獎項是
為了表揚台灣地區頂尖的研究學者,彰顯他們在國際研發領域上領先群倫的成
就及具影響力的貢獻。

楊燦堯教授近年來致力於世界各地活火山的火山氣體研究,並首先對台灣北部
的大屯火山群地熱區之火山噴氣有系統地進行長達十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本
地區火山噴氣中含有大量的地函源成分,與鄰近日本與菲律賓地區的活火山氣
體組成相似,很可能仍有岩漿庫存在於大屯山底下持續的逸氣中,為一休眠中
的活火山,需要密切注意予以長期監測;目前他的研究團隊正與國內外許多火
山學者合作研究,以進一步瞭解大屯火山之岩漿活動特性、並持續對其進行監
測工作。自從921地震後,楊燦堯教授亦投入台灣地區活斷層之調查與監測的工
作;他及其研究團隊發展出氣體地球化學探勘與監測的方法,成功地運用於台
灣許多活動斷層帶的調查與探勘案例,並在斷層帶上設置了許多觀測站持續監
測中,希望能夠對於斷層與地震活動前兆的前緣研究能有突破性的發展。

近年來楊燦堯教授及其團隊亦積極參與了國內許多地質與海洋能源的調查與研
究工作,尤其天然氣水合物被國際間稱為「21世紀新能源」,而台灣西南海域
也被證實有豐富的蘊藏量,足以供應台灣約50-250年的使用量,對於缺乏天然
資源的台灣而言,此一新興能源的調查與開發將更顯重要。目前楊教授在國科
會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委託下,正負責規劃國家型「天然氣水合物主軸計
畫」,希望在未來幾年內能夠完成台灣地區天然氣水合物蘊藏量調查探勘的工
作,早日達到水合物量產開發的目標。

楊燦堯教授多年來非常活躍地參與了許多國際學術團體事務,分別擔任國際委
員與各不同委員會委員,積極推動台灣學者與國際學者之合作研究,目前其研
究團隊與美國、菲律賓、印度、德國、義大利、日本、俄羅斯、土耳其、中國
大陸等研究團隊分別有合作研究計畫正在執行中。他並於2007年主辦了「第九
屆國際氣體地球化學研討會」,大幅提升了台灣在此學術領域的研究能量與國
際曝光度,並促進了後續的諸多國際合作計畫。同時,他亦擔任許多國際知名
學術期刊的副主編、與客座編輯的職務,已主導編輯有六本學術專刊,其學術
研究表現深獲國際學者所認可,而成為此研究領域國際間知名的研究學者。現
他以卓越的學術研究表現,獲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實屬實至名歸。

閱讀 1794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二, 27 九月 2011 02:55